|
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好像懸墜釣法與短棗核型浮漂配成對子了。釣黑坑的釣友,無論什么魚種,無論什么魚情,一水的使用棗核型浮漂,其中大多數人使用的還是短棗核型浮漂。哪怕很多人是純粹的釣底,哪怕是需要壓著魚釣的魚情。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,很多人都在盲目的選擇盡量小的吃鉛量浮漂。
拋竿餌料入水開始一直到鉤餌到底,這個過程分析過好多次了,先是鉛拉著鉤餌相對快速的一次到位(一擺),然后鉤餌拉著鉛墜相對慢的二次到底(二擺)。
這個過程的長短有著很多的意義和目的。
比如時間長就意味著頻率慢,搶底口快魚和抽窩階段效率相對會低一些。
比如時間長也意味著給魚更多的追餌的時間和機會,當然,對于黑坑更常見的是二擺過程中的接口。
而時間短也有時間短的好處,可以減少下擺過程中霧化和融散/顆粒掉落的時間,鉤餌可以更快速的到底;而霧化和融散的需求其實完全可以通過開餌狀態和上餌手法來調整。
對于黑坑鯉魚的慢魚魚情來說,個人的習慣,除非需要不停的強誘攻擊性釣法需求,更多的時候偏長身的浮漂或長棗核型浮漂才是更好的選擇。畢竟底口為主,更快速的鉤餌到底會有很多小細節的優勢的,看魚情合理的選擇很重要,別盲目跟風。只有底接相對多的時候才建議使用短棗核型浮漂,不然小飛一點鉛就夠了。
黑坑鯽魚才會有更多變的浮漂需求;黑坑鯉魚一味的使用短棗核型浮漂真是不適當的選擇。
|
評分
-
查看全部評分
|